今天上班時很認真在看一篇2018 年 CBD對精神病患者影響的研究報告,我一位同事看到了就跟我說:“要懂精神病問我最清楚了!我家大大小小都有精神病。” 我一開始以為我同事在跟我開玩笑,後來繼續聊的結果他才跟我說,他年輕發病時,腦袋常有非常瘋狂的想法,也常常做出自己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傷害自己和他人。不僅自己如此,家中成員幾乎大家都有一點精神上的問題。
他接著說,”其實我現在看到跟我當初有同樣症狀的人,我也不知道要跟他們說什麼?因為我知道他們就是腦袋裡的化學物質不平衡,這些都是他們沒辦法控制的。“
這讓我想到之前自殺的作家林奕含,她也在書裡提到過她如何失去了快樂的能力。明明知道一件事是值得高興的,卻毫無感覺,因為腦袋裡已經沒有任何快樂的化學成分了。
那是什麼樣的不平衡造成精神上的疾病呢? 基本上就是多巴胺(Dopamine) 和血清素(Serotonin) 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。
多巴胺跟身體的動作和腦袋的一些情感認知有關,所以帕金森氏病(Parkinson’s Disease) 就是多巴胺不夠造成行動有問題,而思覺失調症 (Schizophrenia)是多巴胺太多造成腦部細胞過動。這就是為什麼帕金森氏病的藥吃多了會開始有思覺失調症的問題,而吃精神病藥的人常會開始有類帕金森氏病的症狀。
血清素則是幫忙調節心情和情緒的,所以血清素缺乏就會有憂鬱症。
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藥可以幫忙控制精神病,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副作用很多,而且也不是每個人吃了都有效。除了吃藥以外,家庭和社會的幫忙更是重要。那現在回歸到我們的主題,CBD對精神病有沒有效? 答案有爭議,但卻是有可能是創新的治療方法之一。
首先我們要談人體內有一個系統叫做內源性大麻素系統(ECS, endocannabinoid system)是管身體裡的平衡狀態。沒錯,學校生物生理教科書沒教過這個系統,不教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系統和大麻有關。大麻既然被列為毒品,當然沒有教這個系統的必要。
不覺得人體很神奇嗎?我們身體就算一直受到外界的不同因子影響,生理也一直都能保持平衡,就是因為內源性大麻素系統。這個系統裡面有一些重要的內源性大麻素,是幫助平衡的重要角色,其中一個化合物叫做Anandamide,又叫做“bliss molecule” (快樂分子)。其中可以自然增加這個快樂分子的方式有包括吃巧克力和運動。這個分子雖然可以讓人快樂,它也很容易被生理迅速的代謝掉, 所以我們快樂的感覺通常不會持續太久。
目前大部分的精神病藥似乎都作用在多巴胺接受體上(dopamine D2 receptor) 來阻斷多巴胺的傳導。阻斷多巴胺的整個傳導就是有可能會有類巴金森氏症(Parkinsonism)、流口水、口吃等的副作用。除此之外,很多抗精神病藥物還可使人體重上升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。
那CBD怎麼作用呢?CBD 在多巴胺接受體上可作為partial agonist 也可以作為antagonist。意思就是多巴胺太多的時候它就阻斷,多巴胺少時,他就活化多巴胺接受體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CBD的副作用遠比精神病藥物少得多。
研究報告指出CBD也是serotonin 5-HT1A receptor agonist, 可以像抗憂鬱藥Buspirone 一樣結合血清素接受體。另外CBD似乎也可以藉由某種保護anandamide快樂分子的機制,而讓人體內 anandamide的濃度不要太快被代謝掉。這些機制都間接證明CBD 可能就是抗精神病解答之一。
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個研究報告。
這個2018 年研究的實驗人數其實不多,只有33人。實驗用單一大劑量600mg CBD在有精神病的患者身上,並把他們的大腦影像跟沒服用的比較,發現單劑量的CBD可以藉由幫大腦三個區域的活動 “重新開機”,大劑量的CBD – 600毫克 – 迅速且顯著地降低了大腦這些區域的大腦活動,達到正常水平。
雖然這個結果聽起來有點振奮人心,但是畢竟實驗人數太少,而且也不知道這個效果可以維持多久,需要更大的實驗才能真正確定療效。但是不管如何,CBD的確為抗精神病藥物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。
好吧!說了這麼多~藥師你到底推不推薦精神病用CBD?
CBD 對早期的輕微精神病是絕對有很多臨床上的好處,雖然效果沒有精神病的藥效強,可是CBD可以說幾乎完全沒有副作用,對於害怕副作用的病人是個很好的替代品。
但是如果是嚴重的精神病患者,單獨使用CBD效果可能不顯著,如果沒有耐心一直服用,可能會覺得傷了錢包卻看不到效果,所以最好還是尋找醫生治療,再搭配高劑量CBD一起使用。必須要注意的是,同時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和CBD可能會有頭暈不適感,可以分開服用且最好是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。
<此建議劑量沒有經過FDA評估,僅供參考>